預防職業性損害,可遵照預防醫學的三級預防(三道防線)原則。
第一級預防(第一道防線)。從根本上使人不接觸職業危害,采取各種預防措施如改變工藝,改進生產過程,尋找容許接觸的量或接觸水平,使生產環境能達到安全衛生標準;對人群中的易感者,定出就業禁忌癥等。建立第一道防線,需要多學科、多部門的研究和執行,其中包括醫學、化學、物理、生物學、毒理學、工程技術、經濟學、企業管理學等。
第二級預防(第二道防線)。為早期發現病損。在第一級預防失效,職業危害已開始損及人的健康時,應及時發現,早期采取補救措施,如早期治療,調離有毒有害作業,定期療養等措施,防止病損的進一步發展。要早期發現病損,早期診斷指標的研究是極為重要的。
第三級預防(第三道防線)。即對已患病者,作出正確診斷,及時處理,包括及時調離、治療,防止惡化和并發癥,促進康復、延長壽命